本文整理出了10大最常见者,并一一罗列出其“症状”,以便让企业能更容易进行错误诊断。后面还给出了实用解决方案,以帮助公司解决这些问题,从而着手降低库存相关成本,并减少这些问题对绩效造成的损害。
误区之一:绩效考核面过窄
症状:过于偏重预测。在试图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时候,公司通常会从调整预测管理流程入手。但在不了解你的需求以及预测误差的根源时,这是不明智的做法。如果过分强调预测的准确性,则即使预测准确性提高,补给率和库存周转率都不会获得改善。对客户服务或库存周转率缺乏评估:只有持续给客户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,公司才能实现长期、可持续发展。不过,管理库存的人通常并不了解客户需求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满足。(德力专业生产、、)同样的,如果不了解库存在“价值创造和传递”的过程中周转的速度,公司也无法管理库存水平。日常规划常常是基于订单缺货量统计,这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模式。快速变化的今日市场要求企业积极进行库存规划,以满足当前需求。如果客户的需求总是无法在其指定的时段内满足,他们就会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。
解决方案:追踪所有产品线的补给率和库存周转率:产品经理应当始终掌握这些指标。补给率应当每天进行量度,库存周转率的量度则应根据销售和产品周期而调整。重要的是,经理必须追踪这些指标并加以改善。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测误差指标,在不出现SKU(库存量单位)缺货的前提下,你需要就你所能接受的预测误差制定切实的指标。
通常各公司预测的结果误差为±10%,相当于两天左右的库存。考虑到公司常常有数周或数月的库存,这是个很小的数字。有效的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需要准确的数据,因此精确的预测误差指标是必不可少的。